close

關於隕石

最近收集到第4個跟隕石相關的東西
是一個鎳鐵隕石製成的一枚戒子
心情真是好
也認識一個朋友
但這次拿到這個戒子帶到手上
整隻手麻了一個多小時
有人問我你怎麼確定是隕石
我只能用(維德曼交角Widmanstatten pattern)來解釋

鎳鐵隕石切片會有(維德曼交角花紋),這是目前實驗室或人類所無法做出的,
每一百萬年才有一條細紋,通常以45度-60度交叉形成(視不同鎳鐵隕石而定),
整顆的鎳鐵隕石,手感極重,外表有不規則的指印融紋,用磁鐵測試僅初步測試而已,
因為大陸有許多磁鐵礦或黃鐵礦原石,外表看起來與隕石很像的,
石隕石或石鐵隕石較易看出,因為外太空隕石衝下來時經過大氣層摩擦,高熱會產生指印融紋,
連石隕石都會有一層焦黑的融殼,這種跡象,人工也做不出來的...
很多判定方法,全仰賴經驗及多看(其實有時候連隕石獵人等專家都會看錯的...)
若你揀到疑似隕石的石頭,美國及德國有許多大學的實驗室會提供測試分析報告,
據說維德曼交角是隕石在外太空每100萬年下降1度溫度慢慢造成的...

市場上常見隕石依其成分可分為三類:
第一為石質隕石(aerolite),主要成分是矽酸鹽;
第二類為鐵質隕石(siderite),主要成分為鐵與鎳合金,
第三類為石鐵質隕石(siderolite),成分為岩石和金屬。

隕石是未燃盡的流星體從太空掉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物體。
大多數隕石來自小行星帶,小部分來自月球和火星。
隕石多半帶有地球上沒有或不常見的礦物組合,以及經過大氣層高速燃燒的痕跡。
至於太空人登上外星球,如月球,所帶回來的則不叫隕石。而會稱為月球礦石。

全世界收集到的隕石約有3萬多塊,
隕石根據所含化學成分不同,可以分為:

(1)鐵隕石(隕鐵),主要含有鐵和鎳
(2)石鐵隕石(隕鐵石),鐵、鎳和矽酸鹽各占一半,數量甚少
  (一)橄欖隕鐵
  (二)中鐵隕石
(3)石隕石(隕石),主要含有矽酸鹽,也是最常見的一種
  (一)球粒隕石
    *普通球粒隕石
    *碳質球粒隕石
    *頑輝球粒隕石
  (二)無球粒隕石
    *頑輝無球粒隕石
    *橄輝無球粒隕石
    *HED無球粒隕石
    *鈦輝無球粒隕石
    *月球隕石
    *火星隕石
隕石有大有小,最小的可能因燃燒變成微塵。
大型隕石撞擊到地表會留下撞擊的痕跡,稱隕石坑。
2005年1月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火星越野車機遇號在火星中央平原首次發現了地球以外天體上的隕石。
行星闖入大氣層後由於經受高溫高壓,會產生炸裂;
熔點較低的鐵之類物質會被熔融分離成另一類隕石,所以主體隕石大都帶有熔殼,
跌落到地面大多成球狀的或是扁圓的並通常帶有解體口,這類隕石較為普遍。

現在所發現的隕石上的組成都是由一致的地球上的元素組成的。
在一些隕石當中曾發現有水,還在一些隕石當中發現了構成生命物質基本成分之一的胺基酸,
因此有一種假說認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來自宇宙,是隕石把生命帶來地球。

以上來源~維基百科


這裡還有一個跟隕石有關的資料
http://www.eddierock.com/meteo/meteorite.htm
外國的
http://meteorites.asu.edu/met-info/
http://www.muonionalustameteorites.com/chemmet.htm
http://www.meteorlab.com/METEORLAB2001dev/labphoto/cube.htm
最喜歡的隕石~
http://meteorites.asu.edu/images/education/albin-big.jpg


「瞬間一道閃光劃過天際,消失於長空」,這是一般人對於流星所作的描述。
在我們整個太陽系內,遍佈著無數大小不等的碎石顆粒,雜質殘片,這就是所謂的「流星體」,
當它們運行到地球附近時,由於受到地球強大引力的影響,就會改變軌道,以高速衝向大氣層,
當與空氣分子摩擦生熱,迅速燃燒而產生一條光跡並馬上消失,這就是通常所見的流星了。

通常所見一閃而逝的流星究竟有多大,這是許多人經常所問的問題,有人說像葡萄這麼大,
有人說像橘子這麼大,還有人認為有籃球這麼大,更有人說像冰箱甚至像房子這麼大──太可怕了!
實際上我們通常所見大多數的流星,僅有「沙粒或綠豆」那麼大,因此它們才能「一閃而逝」。
長時間的觀察,我們可以測出流星的速度,最高每秒可達72公里,最低約為每秒11公里,
它們之所以有如此有的差異,是因為前者為流星和地球「迎面相撞」,因此為流星與地球運行的速度和,
而後者則是流星由後面「追趕地球」,此為兩者的速度差。流星體在太陽系內也圍繞著太陽運行,
其軌道大多是橢圓,拋物線很少,雙曲線幾乎都沒有,由此可證流星體可說完全是太陽系內的「產物」。

通常所觀測到的流星,體積雖然很小,但由於度快,因此「動能」很高。
當流星體在大氣層中與空氣分子踫撞時,動能轉化為熱能,致使流星體瞬間「氣化」而產生一道光華,
其亮度不僅與質量大小有關,而且也隨著速度快慢而異。流星通常在離開地面80至120公里的高度出現,
但有些明亮的火流星可以下墜到非常低的高度,並在其後留下一道深色的殘跡,
它可說是「懸浮」在空中的塵埃,如果當時有月光的話,那麼會呈現白色的亮痕,
在高空沒有風將其吹散的情況下,它可維持十多分鐘以上才會逐漸消失不見,
這就是所謂的「流星痕」,此時我們可用裝有望遠鏡頭的相機,在長時間曝光下,將其拍攝下去。

想要親眼目睹流星,你必須要到遠離都市強烈光害的暗處,你朝天空任何方向望去,
每小時通常可看到十顆左右的流星,而且下半夜出現的流星比上半夜多,並且也較亮,
這是因為下半夜所出現的流星是與地球迎面相撞,因此相對速度較大,流星自然又多又亮了,
喜愛追逐流星的網友,這個原則可要把握。

流星體的質量越小,其數量則越多,根據長時間的觀測統計,流星的亮度每降低一個星等,
其數目就增加約3.5倍,而每年落到地球表面,其亮度大過10等星的流星,共約有二千噸,
而較10等星為暗的,因數量多而約有20萬噸,如此地球的體重是逐年增加、越來越重,
幾十億年下來,這個數量也是很可觀。

我們通常所見的流星都是零星而單獨的,出現的時間和方向是無規律性的,而彼此之間也是不相關的。
但每年有許多次,在一個固定的日期前後,可以看到有許多的流星,
自天空某個星座內的一點向四周大量地輻射而出,這就是所謂的「流星雨」,
而該點則稱為流星雨的「輻射點」。這是由於地球通過周期彗星所散射出大量的碎片顆粒所形成的,
玫使在同一時間內,天空出現許多四射的流星。如果地球正好通過流星體較為密集的區域,
則會造成所見流星如下雨般連續墜落而下,彷彿「天上的星星都掉下來了!」,
那真是個又壯觀又令人感到有那麼一點恐怖的天象。由於地球和彗星都有固定繞日的軌道,
因此相交而造成流星雨都會在每年固定的日期發生,只是「雨勢」有大有小而已。

小的流星,在空中一閃而逝,整個就氣化掉了,但是體積較大或是金屬成分較多的流星體,
沒有燃燒完畢就掉落地面,這就成了所謂的「隕石」。通常掉落地面的隕石,其形狀可說是各式各樣,
有圓錐狀、橢圓狀、扁球狀、多面體狀及不規則狀等。通常在隕石的表面,
可以發現一層很薄的黑色或深褐色的外層,這是隕石在墜落大氣層的過程中,
由於高溫使表面熔化,後來速度減低致使冷卻凝固所形成的。
根據科學家對隕石按其礦物組成與化學分析,得知隕石可分為三大類,即石質隕石、鐵質隕石與石鐵隕石;
其中石質隕石約佔全部的90%以上。目前已佑世界上最大的石質隕石為中國吉林的一號隕石,
它重約1770公斤。鐵質隕石主要由鐵、鎳等金屬所組成,
目前已知最大的鐵質隕石為1920年在非洲納米比亞所發現的霍巴隕石,這個鐵質隕石然重達60噸,中國新疆也有塊所謂的大隕鐵,也有30噸的重量,像這樣的大傢伙要是不小心打到我們頭上,那一定會「很痛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q2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